探访汉江画廊与茶旅融合的茶歌紫阳

 

 

【国际日报讯】(记者梅子紫阳报道)8月10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西安市侨联、安康市侨联、曲江新区管委会协办的“追梦中华·探寻祖脉”2022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带领下走进陕西安康紫阳县参访,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安康市侨联党组书记周益能等领导陪同,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人民日报、央视总台、光明日报、中新社4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采访行活动。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委书记杨军接受媒体专访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巴山北麓、汉江上游,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置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紫阳县地处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川陕革命老区。全县国土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76个村(含1个农村社区)、1252个村民小组,第七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 33.4 万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37.91%,截至2020年底,全县 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3.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紫阳生态环境优美,汉江纵贯全境,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独具特色,有“汉江画廊”美誉;紫阳富硒资源富集,是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茶叶、魔芋等富硒生物资源丰富,紫阳富硒茶种植历史悠久,盛唐每岁充贡,明朝以茶易马,清代成为名茶,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获中国驶名商标认证,素有“贡茶之乡”美誉。

紫阳文化底蕴丰厚,作为陕甘茶马古道源头早在东汉就融入丝绸之路,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撰著的《悟真篇》被誉为“丹经之王”,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融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紫阳交通日益便捷,境内水运通畅,襄渝铁路、包茂高速、541国道穿境而过,十天高速紧邻相连,已融入西安、重庆、成都半日经济圈,随着安康富强机场和西渝高铁的建成,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紫阳县先后获得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全国首批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试点县等多项荣誉。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位于向阳镇营梁村,距县城6.5公里,于1967年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所建,现有核心茶园面积315亩。 近年来,紫阳县紧紧围绕茶旅融合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模式,持续投资改造,配套规划建设茶园道路、灌溉设施、种植绿化景观树,在茶园周围建成紫阳板石特色风格民居9栋、游客服务中心1200平方米、观景长廊150米、茶园观光步道1500余米、新增种植景观树100余棵、发展特色农家乐5家、建成中小型茶叶加工厂2个、拓宽硬化500米水泥路和2000平米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2017年,引进紫阳半亩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富硒茶观光园,开创了以体验式认领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茶礼、茶旅定制服务方案的半亩茶园营销模式(即以半亩茶园地为单位,面向企业和客户进行销售认领,企业认领半亩茶园后,可以获得到茶园旅游体验采摘、定制茶叶礼品等权益,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最快体验)。

至目前,累计超过100人参与认领,认领茶园面积近180亩,帮助31户茶农获得收益32万元。 在富硒茶观光园的辐射带动下,营梁村发展茶园5000亩,人均茶园2.5亩,发展茶叶小作坊24家,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年产茶叶200余吨,实现年综合产值2000万元,茶农实现年户均收入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