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讯】9月22日“同饮一江水”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美丽的云南省普洱市,开启了第二站的活动。
采访团深入华能糯扎渡水电站,详细了解了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开发利用状况,通过参观珍稀动物拯救站、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珍稀植物园,感受“绿色水电”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华能糯扎渡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规划“两库八级”的第五级电站,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规划、“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是云南省境内规模、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华能集团最大的电站,电站装机容量58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39.12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95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万吨。
水电站从2004年开始筹建之时,始终坚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电开发与移民群众、生态环境、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珍稀动物拯救站、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和珍稀植物园这“两站一园”是糯扎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的创新项目。
珍稀动物拯救站是国内水电站实施的首个动物拯救站项目,占地15亩,配置笼舍,隔离间、医疗室、孵化室等配套设施。2010年投运以来,己累计救助动物70种435(头条只),其中豚尾猴、灰鹦鹉等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3(头条只),鹩哥、黑熊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头条只),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他珍稀动物171(头条只),累计放生或转交科研机构救助动物71(头条只)。
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配置有亲鱼池、鱼种培育池、活饵培育池等配套设施。2010年投运以来,叉尾鲇、巨魾、中国结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已经取得成功并实现大规模放流,中华刀鲇完成人工驯养阶段科研工作,其中巨魾于2012年的繁育成功为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占地101亩的珍稀植物园分为珍稀植物园、珍贵植物园、珍稀植被抚育区等四个园区,对工程施工区和水库淹没区的珍稀植物进行定位调查及迁地保护移栽。自2012年投入运行以来,移栽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宽叶苏铁和篦齿苏铁2种,共计224株;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苏铁蕨、合果木、千果榄仁、黑黄檀、红椿、喜树、大叶木兰、疣粒野生稻等共计7615株;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顶果木、西南紫薇、箭根薯共计985株;种植江边刺葵、澜沧栎、榆绿木群落36亩,野生植物4620株。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刻影响到中国水电开发,既要开发利用水电,又要让山更青、水更绿,人们的家园更宜居,动物的生活更自在。水电开发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故事,让采访团成员印象深刻。
另一个给采访团带来深刻印象的中国故事,则是澜沧江流域水电站联合调度。
目前,澜沧江上已建成包括糯扎渡水电站在内的10座电站,着一座座电站宛若一颗颗镶嵌在江河的璀璨明珠,为了让这些明珠发出更璀璨的光芒,华能澜沧江公司对流域电站实行“远程集控、统一运营”,充分发挥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和水库联合调度优势,使梯级电站枯、汛期电量比例大幅改善。每年可减少全网弃水电量200亿千瓦时以上,大幅度改善了云南以及南方区域电力结构。下游景洪城市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了10年一遇。联合调度使下游河段枯期流量大幅提升,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实现全年通航,促进了下游各国航运和贸易发展。
2016年初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100多万公顷冬春作物面临绝收,外交部就越南请求放水缓解旱情一事作出回应。收到国家指令后,华能澜沧江公司快速响应,紧急实施澜沧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通过加大景洪电站下泄流量的方式对下游开展应急补水,历时27个日日夜夜,累计补水达126.5亿吨,使下游国家旱情得到及时有效缓解。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对中方秉持“同饮一江水、澜湄一家亲”的理念,努力通过水库科学调度,帮助下游国家有效缓解旱情的行动多次表示感谢。
通过联合调度,不仅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中国对水电工程先进的运行管理经验也通过澜湄合作,扬帆出海落地生根。2019年10月21日,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重机集团正式签约,对柬埔寨王国单项工程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达岱水电站开展运维服务。2020年1月1日零时起,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柬埔寨达岱项目部全面接手达岱水电站工程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日常管理工作。截至2022年8月底,达岱水电站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29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