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再探兰州:环境蝶变和高新技术助力 令人眼前一亮

  来源:中新网甘肃

 

  【解说】“第五次到访兰州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惊艳!”这是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的回答。眼前的这位媒体人,有着一头卷卷的短发,脸上总是笑意盈盈,脚步有时比年轻人都轻快,完全看不出她已是70岁的古稀之年。张春梅总是开玩笑的说自己是“老小孩”,虽然已是第五次的故地重游,但她依然对金城兰州的点滴变化充满着好奇,赞叹不已。

【同期】张春梅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

来了甘肃,特别是兰州已经是第5次了,那么感觉就是说,以前刚来的时候感觉甘肃还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有待扶助。但是这一次一次的走过来,一路看过来,感觉甘肃的发展还是蛮迅猛的,也是蛮惊讶的。

【解说】6月3日至6日,2021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再度探访兰州。张春梅告诉记者,之前来到兰州多是“打卡”文化旅行地,但对本地的技术领域知之甚少,而这次通过探访兰州高新区的技术企业,更是刷新了之前的认识。

【同期】张春梅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

集中引进海外的游子回来投资报国,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好多著名的企业也都进来了,那么尤其是今天上午看的那个企业,能够对甘肃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也真了不起,它不但是引用了国外的技术,而且现在它的技术,已经超越了原来引进的水平,管理也是高标准的。

【解说】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也是不止一次的探访过兰州,“来多少次都看不够”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她向记者介绍,甘肃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丰富多彩的地貌、资源、历史文化一次又一次吸引着自己。每到一处,她都会在朋友圈发出“九宫格”,获得点赞无数。

而这一次的重游,令她眼前最惊艳的,是落地兰州后满眼绿意的蝶变。

 【同期】朱新娥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

刚下飞机,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我就有一点惊艳,是因为那个沿途的山上,我感觉它长了很多的小树苗出来,据司机介绍说,这边是我们兰州做的涵固水源的措施。我想西北这块最缺的可能就是水源,最多的可能就是风沙,我这一路看过来就觉得,比我第一次来兰州的时候那个光秃秃的感觉,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希望我下次来的时候,它的绿色更多一点。

【解说】连日来,“2021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还走进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文化教育;登上黄河楼景区远眺,打卡“黄河之滨也很美”;夜晚在南关夜市感受市井烟火气息;同时还走进七里河百合加工企业,探秘兰州的“白富美”是怎样长成的;在水墨丹霞前留下了美美的照片和回忆。

不少媒体人都表示,西北景观很有特色,适合自驾游,不仅要通过已有名片宣传兰州,更应加强人才、交通等多方面力量,打造资源“附加值”,创造更多价值。也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桥梁作用,能够更好的宣传兰州美景,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 殷春永 高莹 张婧 高康迪 甘肃兰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