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优秀传统 文化如此科学” ——记欧亚科学院家庭教育实验室“家族溯源”公益报告会

欧亚科学院中古偶晕计算中心大楼(东莞科汇路一号)

 

【国际日报】(记者 潘超平 嘉宁)11月19日-20日,“家族溯源”第二期公益报告会在东莞松山湖中国云计算中心1602学术报告厅进行。主讲专家为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家庭教育实验室彭及桐主任。“家族溯源”这一优秀研究成果正是在她主持下所取得。本次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专家学者无不为彭主任的拳拳之心而动容,无不为“家族溯源”成果所揭示的生命规则而震撼:“想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如此科学!” “这样的传统文化课程还是第一次听到!”

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

彭及桐主任的报告开门见山,直击当代教育的误区、痛点、难点与热点,剖析当今家庭亲情、个体生命令人揪心的乱象,分析我国高达24.6%的青少年抑郁症与其家族群体遗传的深层关联。报告内容最后以表观遗传的科学方式,为中国家庭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清晰呈现对当代家庭矛盾、家庭教育痛点难点的解决途径。

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

据悉,彭及桐主任是我国上世纪末家庭教育领域的拓荒者与先行者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表观遗传现象学专家、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家族溯源”优秀研究成果的取得,缘于她在家庭教育领域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的长期实践经验及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同时得益于欧亚科学院优秀传统研究院“科技+文化”的研究优势,得益于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的强劲支持。

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

报告会上,彭及桐主任满怀对生命的挚爱,旁征博引、科学善喻,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深层揭示家族生命的深层规律,让与会者深为震撼。参加本次报告会的专家学者有80多岁高龄的老教授、也有90后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他们在会场上求知如渴、深度投入学习,听得如痴如醉的同时,无不为彭主任的敬业与大爱而深深动容,会后无不用“第一次”来表达对“家族溯源”成果的惊叹!

第一次知道中华姓氏起源于优生优育的科学智慧

报告会上,直击家庭与家庭教育痛点之后,彭及桐主任娓娓道来,对中国漫长的婚姻史进行条分缕析,并详细解说了伴随婚姻形制变化而起源的中华姓氏制度。

长达2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处于杂婚乱婚阶段,《列子》《管子》对此记载云:“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兽处群居,以力相征”。

“家族溯源”公益报告会在东莞松山湖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1602学术报告厅举行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婚姻制度大约发展到亚血缘群婚之表亲婚阶段时,伏羲以伟大的智慧“正姓氏制婚嫁”,实施“同姓不婚”,排除近亲结婚,从而大大提升了婚配的科学性、以及族群繁衍的健康率。伏羲因此被称为“万姓之根”。伏羲开创的具有血缘标记作用的上古之“姓”,因此成为华夏民族从氏族内婚制向外婚制进化的主要标志。
现代科学支持近亲不婚的理由是:每个正常人身上都可能携带有几个或十几个有害的隐性等位基因,近亲结合有可能让这些隐性等位基因有更多的相遇机会,产生遗传学上的异常。《白虎通义.姓名篇》回答了“姓“的功能:“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远禽兽,别婚姻也……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因为“姓别血缘,氏明支系”,中华姓氏起源伊始即具备了血缘标定、阻断近亲结婚的科学功能,为古代“同姓不婚”创造了充分条件,故可称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个里程碑”。

彭及桐主任以详尽的史料,横向比较了世界各地区姓氏发展的不同状况。欧洲姓氏在罗马时期曾经昙花一现,但并没有血缘标记作用,欧洲普遍使用姓氏至今不过500年历史;日本普遍使用姓氏始于明治维新时期,距今不足200年;朝鲜和越南沿袭中华姓氏体系,大约十世纪普及使用姓氏至今。故5000来伴随着父系社会垂直继承传递的中华姓氏,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血缘标记系统。

我国姓氏专家精辟总结:“姓氏的古老,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中华姓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
来自赣州的家庭教育机构负责人刘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的报告会,让我第一次了解中华姓氏起源于优生优育的科学智慧。以前我以为姓氏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第一次触摸到中华文明之根
“在听正常报告会之前,我一心以为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一辈子。今天彭主任的报告颠覆了我几十年以来的生命观。”陈女士在深圳长期主持一个家长读书会,会后,她与记者分享会议收获时,十分动情。
报告会上,在溯源家族得姓始祖与家族发展脉络时,彭及桐主任带领现场学者们找寻自己的得姓始祖并纵览各自家族成员们的生命模式,让现场学者们不可辩驳地认识到自己生命中发生的一切皆可在家族中找到原因,在世代家族成员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了肉眼可见的、显著的家族代际传递规律。让每一个生命均有根可循有爱可依,真正了解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可以到哪里去。

“家族溯源”公益报告会现场分享

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的杨先生是第二次聆听报告会。他说:在澳大利亚我曾认同一个关于“祖国”的说法,即有祖先埋骨之地的地方才能称为“祖国”,而没有祖先相伴、独自生活的地方只能叫做“国家”。家族溯源报告会让我难以自制地动容,跟随彭主任的报告,第一次真正触摸到我的先祖们的生命脉动,第一次触摸到个体之根、姓氏之根,也是第一次深切触摸到民族之根、精神之根和中华文明之根!家族溯源报告会太让人震撼了,文化自信从心中油然而生,好像很多幼芽在春天萌发……

第一次知道家风是这样形成的
黄女士是一位来自河南的90后家庭教育咨询师。随着彭及桐主任的报告进程,她的神情由凝重变得舒展愉悦起来。在听完第一天报告后,这位90后大学生踊跃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之前在大学时,她开始受到现代不婚不孕主义思潮的影响,便决定这辈子不婚不育,但一天的报告会让她改变了这个决定。她深有感触地直抒心意:彭及桐主任的报告引领自己摸索到了个体生命背后的家族之根,理解了祖先们几千年来传承生命之艰难,“我愿意慢慢学着认知和尊重生命的规律,把生活过得更精彩更有活力,让生命有融合更有延续。”听到这位90后生育观念的彻底改变,整个会场都为她热烈鼓掌欢呼。

彭及桐主任在“家族溯源”会场认真指导学员

来自深圳的肖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事心理学教育多年,目前和妻子正在孕育着第四个下一代,其家庭氛围和谐融洽,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想更好培养下一代。当他在报告会上跟随彭及桐主任引领,读完肖氏族训时,他忍不住在会场上喊了一声:“我找到了!”
认真学习肖氏族训后,肖先生如获至宝。原来中华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中,不仅父母参与孩子教育,还有祖辈与亲戚们的直接参与,更有先祖们通过源远流长的族规族训、家规家训,跨越时空对家族后代进行着根的教育。彭及桐主任将此称之为“三元教育”。
报告会后,肖先生喜悦地表示:“这短短两天报告会,让我找到了正根正源的系统教育方法;让我第一次知道家风是这样形成的——把先祖的教诲当成家庭精神的灯塔,带领后代力行不殆。”

“家族溯源”公益报告会现场

第二期报告会已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回味无穷。彭及桐主任表示,家庭教育实验室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统一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家庭、关注家教、关注家风”的指示,将继续组织开展“家族溯源”公益报告会,把优秀研究成果向社会相关教育机构输出,以期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唤醒家族深情,有效降低我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降低高企的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病率,促进社会与家庭和谐。助力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