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走进潍坊坊子火车站:重温一战历史 缅怀山东籍华工贡献

【国际日报讯】历史上,一战华工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曾前赴后继地艰苦劳动,支援炮火中的欧洲,推进了中国国际化进程,铸就了中外关系史上的丰碑,为世界和平书写了壮丽诗篇。

为了深切缅怀在一战中为欧洲和平作出贡献的山东籍华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参加由国侨办事务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承办的第23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暨感知中国(山东)行活动来自16个国家的20家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编辑记者11月24日来到了一战山东籍华工赴欧主要出发地—潍坊坊子火车站参访。

坊子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1902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作为胶济铁路上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站之一,坊子火车站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历史。车站位于坊子老城区一马路东首路北,为德国二级标准建筑,高8.2米,占地527.87㎡,单层,共12间,德式建筑风格显著,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2013年3月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胶济铁路坊子火车站自建成通车后,先后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变化。

 

火车站见证了山东籍一战华工奔赴欧洲战场。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援助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1916年北洋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共招募了14万名华工赴欧参战,其中山东籍华工8万人,有2.5万人来自潍县及周边地区,超过4万人从坊子火车站出发。

据介绍,当时在火车站东搭建临时集结点,来自潍坊以西的山东籍华工在此集结,发放毛毯、行李被褥等生活用品,办理身份认定、身体检查、契约签订等相关手续程序,进行一周简短培训后,去潍坊寿光乘船去威海,由威海卫乘船奔赴欧洲战场。

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装卸船只、清理道路、制造枪弹、修筑工事等工作,甚至搏杀于前线。在炮火纷飞的一战战场上,近2万人因炮火、辛劳和流感而魂断欧陆,埋骨他乡,甚至有的人名字都没有留下,只有工号。他们的墓碑朝向东方,遥望那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中国劳工组成的这支特殊的“军团”,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为一战胜利作出重要牺牲,他们用汗水、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篇章。

 

因为华工,中国让一战时期的英法等国免于人力资源破产的风险,参与拯救西方文明,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景和能力。今天,一战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这段历史将永为世人铭记,并警醒我们,更应珍惜和平,面向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位华媒人说,“但现在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地艰苦劳动,支援战火中的欧洲,为中国赢得战胜国的地位铸就了中外关系史上的丰碑,为世界和平书写了壮丽诗篇。”

一战华工的故事可以警示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人更加珍惜来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意大利侨网(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