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大奖+专项扶持,民盟电影人将《阿妈拉》大爱播向世界

【来源:上海民盟】获得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入围奖,同时还入选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2021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纪实影片《阿妈拉》所展现的大爱,跨越了国别,跨越了肤色和信仰,感动了无数观众。而在这么一个成功作品的背后,是来自上海民盟电影人“三驾马车”的倾力付出。

导演芦泓材:活着就是为了爱

“在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四川理塘、康定乃至整个藏区,‘杰素丹珍’这个名字因慈善而闻名四方。二十多年里,杰素丹珍女士通过创办保育院和提供资金扶持等方式先后抚养了300多名儿童,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成为了300多名孩子共同的母亲。”采访中,芦泓材动情地说。“其实这已经是我们《平凡英雄》系列第二个片子了。”回想起创作初衷,芦泓材不免有些感慨。“这个系列拍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蕴含在平凡人物身上一种真实的感动。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为了爱!”

2020年5月4日,芦泓材在迪庆统战部的公众号上看到了杰素丹珍的事迹。“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却在去年回瑞士筹措抗疫物资时不幸感染新冠过世了,知道这个故事后,我们就决定要把它纪录下来。”

在拍摄前,他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去准备。然而,由于疫情的反复,拍摄一度面临夭折。“团队很多人去不了,临时拼凑了一个年轻班子,基本十个人要干四十人的活,拍摄的时间也只有一周……”然而,由于“盟员”身份的加护,让拍摄过程格外顺利。“和当地政府沟通拍摄,说我们是民盟盟员,很多人虽然是初识,却对我们不遗余力地支持,让我们也非常感动。”虽然因为时间有限和人手短缺,作品很多镜头都达不到完美,但是就在质朴的语言和镜头下,爱在深深地流淌。“后来就觉得,其实外表东西不重要了,所有受访者都非常动情,作为创作者,我们也深深地感动于其中。”

编剧徐亦嘏: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阿妈拉》的拍摄,资金都来自盟员徐亦嘏和芦泓材的自筹。“很多人就奇怪,你们花了这么多的钱和时间,究竟图什么?”采访中,编剧徐亦嘏说到此处不觉莞尔一笑。“其实不为什么,就是看到杰素丹珍女士的故事,就自然去想办法筹钱拍摄。”徐亦嘏自掏腰包投资了整个拍摄预算的近百分之八十,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也没有考虑过投资回报的事儿。当时,他们把策划也拿出来给圈内朋友们看,大家也提了不少指导意见,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专项扶持资金注入。“很多人会说,参选奖项需要‘场外运作’,但《阿妈拉》什么都没做,就是凭硬实力拿了奖。”在徐亦嘏看来,保持拍摄的初心,努力去做到最好,最终的这个结果,是水到渠成而已。

《烈火英雄》得奖时,黄晓明曾说:“这个奖不是给我的,是给千千万万消防员的。”在徐亦嘏看来,《阿妈拉》的成功同样如此。“大家是被《阿妈拉》的爱感动的,不是被我们感动的,真正的英雄,是杰素丹珍女士。”

作为作家和编剧,徐亦嘏希望平凡英雄系列作品都能像《阿妈拉》这样,用艺术的光和热,驱散世间的阴霾。“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这些大爱的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引起社会更多慈善人士和爱心人士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光凭一两个平凡英雄是不够的,如果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献出爱心去帮助他人,都能为社会去做贡献,相信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制片章维佳: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阿妈拉》其实就是为了弘扬伟大母爱,树立道德新风,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的好作品。”制片人、资深媒体人章维佳自豪地表示。

“拍摄真的很困难,但我们就坚持下来了,因为希望把这份感动和美好记录下来,把这种不为人知的伟大事迹传递给社会。”回想起当初拍摄时的感受,章维佳眼睛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她亲身经历过中国很多大事如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汶川是我自己的转折点,看透生死后,更能体会到面临困难时需要大家团结去克服。我愿意伸出双手,给予微笑、拥抱,希望用微薄的力量,让世界更温暖一些。”

100多个国家,40多个语种,覆盖受众8000余万。作为《阿妈拉》的宣发负责人,章维佳充分调动起了自己公司的媒体资源。“宣发中要考虑海外群体、受众的接受度,根据不同文化特点进行宣发,效果才会更好。我们需要挖掘故事深层次的内涵,展现给五湖四海的朋友,用软着陆的方式展现《阿妈拉》的大爱与感动。”

“我们三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导演、编剧、宣发,这三块儿刚好是电影制作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所以也很自然也就走到一起了。希望未来能带给大家更多的中国好声音、好故事,把更多的爱传播向世界。”

 

文字:王斯博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