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外”惊喜 | 当开放的漳州遇到海外华媒

【国际日报讯】遇“外”惊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春天里的漳州不断有遇“外”惊喜。
这两天,漳州古城不仅迎来了17个国家的22家海外华文媒体,还有由中外媒体、留学生代表组成的 “寻访海丝印记·读懂中华文明”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参访团。千年古城不断“见外”的背后,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漳州,为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引来活水。
见“外”
张春梅是印尼《国际日报》执行社长,该报是印尼发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章。第二次走进古城,张春梅被片仔癀、八宝印泥深深吸引。她说,印尼华人尤其是闽南人多,来自漳州的中成药名牌、老牌产品长销不衰。印尼医药市场每年增长率达8%,在整个东盟医药市场占有27%,但仍然科技力量不足。此行,她希望把印尼的需求与中国更好对接,让双方共享发展机遇。“海外华文媒体应该担当起漳州发展的牵线人,我们将组织一批海外华侨华人返乡寻根、品味浓厚乡情,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印尼《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
在漳州博物馆,张春梅看到了印尼雅加达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漳州窑瓷器照片。从漳州到印尼,再从印尼回漳州,这时空微妙的跨越,让她在照片前驻足沉思良久。她说,中国和印尼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日久弥新。
早在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播下了中国与包括印尼在内的有关国家友好交往的种子。“穿越历史时空,中国梦仍然与印尼梦相连相通。我们既是媒体人,也是驻在国侨团侨领,要助推国际传播力,还要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助力于中印尼的双边合作互利互惠共赢。”
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沿海开放城市,有漳州籍海外侨胞153万人、港澳同胞10万人,分布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宗
自古以来,漳州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合法的始发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今天的漳州,继续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漳州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在漳州海丝文化馆了解了这些信息后,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宗很自豪地说:“古时漳州产品蜚声海外,没想到今天的欧美也尽是漳州制造。”

原来,在参观漳州古城前,华文媒体记者们还走进了位于金峰开发区的东方科技集团。该公司的安检产品不仅参与全国两会、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国庆70周年阅兵等的安全保障工作,还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之一。“很有可能,我们在国外坐飞机,用的是漳州的安检产品。”周瑞宗说。

“一花引得百花开”。去年,漳州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突破1200亿元,增速高出全国6.2个百分点,增长率全省排名第三。作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和中国(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今年年初,我市就组织了首个外贸企业“抢单团”出发马来西亚,并出台《关于促进2023年一季度经济稳增长八条措施》,对企业参加展会、贸易对接等费用给予政策扶持。今年,我市还将筛选推荐50场境外重点展会,鼓励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参展参会、商务对接、洽谈客户,推动漳州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采写 | 曾雅碧编辑 | 杨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