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讯】3月30日—31日,“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广西交流会暨‘八桂侨乡行’活动”在南宁举行,采访团走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感受武鸣华侨农场改制后实现的“华丽转身”。
产业加速提档升级 活力园区奔腾向前
在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洁净生产车间内,一个个新鲜的武鸣沃柑、芒果等水果经过清洗、压榨、杀菌等自动化生产工序后,成为一瓶瓶新鲜果汁。该公司总经理韦志福介绍,冰客食品致力武鸣沃柑果汁精深加工应用,通过建设热带水果博士工作站,开发了11条果汁生产线,其中,国内第一条沃柑果汁自动化生产线和单机产能最大的HPP(超高压灭菌)生产线,就诞生在该地。目前,公司已成为多家茶饮头部企业的供货商。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了解沃柑果汁生产的情况。 林浩 摄
“这是我第一次喝到用沃柑压榨的新鲜果汁,浓度高、味道清甜,口感非常好,希望今后广西和澳门多交流,消费者在澳门超市也可以买到。”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食品生产企业,《澳门日报》助理总编辑陆宝华品尝刚刚解冻的沃柑汁后对记者说。
“随着市场对天然健康热带果汁需求量的增大,我们公司月营业额已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接下来,公司将规划设计年产能5万多吨的生产线,力争年产值达8亿元。”韦志福说。
走访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品展示中心,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被老友粉、果脯、泡椒凤爪、啤酒、火腿肠等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纷纷驻足了解,并下单购买。
德泰影视传媒董事长王文没想到,如此多的知名品牌食品,都产自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王文表示,经开区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园建设卓有成效,将通过自己的稿件和平台,积极向海外读者推介。
南宁智源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芳介绍,当前,广西—东盟经开区内已形成完整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各类食品品种丰富、新鲜,借助上述优势,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品展示中心采取政、企、校共创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模式,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为开发区企业和食品行业架起业务合作桥梁。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左伟介绍,武鸣华侨农场始建于1960年,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广西最大归侨聚居地,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侨约1.2万人。
近年来,武鸣华侨农场按照“经济融入市场”的导向加大改革步伐,重点发展工业,逐步形成农、工、贸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并于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华侨农场转型改制的示范性区域,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图为印尼华裔总会执行主席黄印华与蔡诚浩父子合影。 林浩 摄
归侨生活习俗获传承发展
走进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城社区的“印尼爸爸”风味餐馆,看到餐厅内印尼款的墙饰,听到欢快的印尼歌曲旋律,品尝印尼糕、沙爹牛肉串、黄姜饭等特色小吃,印度尼西亚华裔总会执行主席黄印华感到很亲切,不停拍照留念,并和餐厅老板蔡诚浩交谈。
今年42岁的蔡诚浩是印尼侨眷,20世纪60年代,他的父母从印尼回国便居住在武鸣华侨农场,一直保留着自制印尼美食的习惯。看到侨场发展得越来越好,2019年,在外打拼的蔡诚浩回到父母身边,学习美食厨艺,与朋友合伙开了餐馆,如今,日营业额稳定在3000元。
蔡诚浩告诉记者,和大城市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相比,回到侨场日子显得安逸,工作之余,既可以照顾家人,也能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现在侨场企业越来越多,配套越来越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游、学习、工作,我对未来创业成功充满信心。”蔡诚浩说。目前,他已计划到南宁市区开出第二家分店。
在侨场居住的印尼归侨林万妹,也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和珍惜。她说,现在侨场企业越来越多,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并娶妻生子,家里“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闲暇之余,喜爱跳舞的林万妹常常和归侨侨眷邻居一道,排练广场舞,并到各地演出交流。她还自学视频剪辑技能,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舞蹈视频,吸引众多粉丝。
黄印华表示,武鸣华侨农场在发展的同时,很好地传承发展了归侨生活习俗和文化,成为一大亮点,非常值得推广和学习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