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3日电(张乃月)日前,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受邀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澳贸易部长2019年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继澳外长黄英贤后,近期第二位访华的澳政府部长。
法瑞尔访华意味着什么?中澳两国关系发展还可能有哪些契机,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化?中新网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教授展开深入解读。
中断6年联络机制恢复
中澳会谈“坦诚、专业、全面”
彭青龙注意到,在华期间,法瑞尔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坦诚、专业、全面”的会谈。
在他看来,“坦诚”意味着双方不回避矛盾和分歧,态度诚恳,直言不讳,本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交流和探索;
“专业”意味着深入到“悬而未决”具体问题的层面,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扫除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障碍;
“全面”则意味着把经贸关系放在中澳关系的大局当中考量,甚至有拓展深入、指向未来的趋向。
事实上,在双方会面前夕,澳大利亚统计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铁矿石(块)、铁矿粉及动力煤对华出口量均大幅增加。2023年3月,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更是创下自198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彭青龙指出,这些贸易数据,以及双方会面之前澳方暂停向世贸组织针对中国提起的申诉,都为会谈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对原产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发起复审调查,也展现出缓和关系的姿态。
这次访问中,法瑞尔还与王文涛共同主持召开第16届中澳部长级经济联委会,同意重启自贸协定联委会、高级别贸易救济对话等经贸对话机制,进一步向外界传递了双方致力于稳定、恢复两国经贸关系的积极信号。
彭青龙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
其一,中澳重新恢复中断了6年的联络机制,说明两国都有稳定关系、重回正轨的意愿,有利于增强两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信心;
其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向世界展示了中澳两国不“脱勾”、不“断链”,合作共赢的决心;
其三,向其他西方国家展示了中国摒弃前嫌,开放包容的姿态。
“二轨”交流不断,
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随着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缓和,澳地方政府与商界代表开始“排队”访华。2023年3月以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西澳大利亚州州长接连访问中国,希望与中方“重建关系”。
2023年4月,一个由15名澳大利亚公司高管和地方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香港、天津和深圳等地访问。澳《金融评论报》报道称,这是3年来,首个在澳政府支持下访华的代表团。
彭青龙认为,这些现象展现出中澳关系将迎来重回正常化的机遇和前景。一方面,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上台后,认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寻求与中国和解。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一背景促使双方进行交流对话、尝试解决问题,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做贡献。
在人文交流方面,2022年底以来,中澳两国多所机构院校的知名学者齐聚云端,就双边教学科研、人文交流、文化互鉴等主题展开对话。
2023年4月,来自中澳两国的工商领袖、智库专家、驻华外交使节等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被称为“二轨对话”的交流活动,就当前国际热点议题进行深度探讨。
彭青龙指出,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疫情一度形成阻碍,但两国人民的交流并没有完全中断,这也体现了大家加强交流的普遍愿望。
“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表现,其基础性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不容低估。”彭青龙说。
加强交流合作
多层次互动重建互信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澳贸易总额达2209亿美元。2023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约58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高度互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但在近年来,中澳关系也经历了低谷。
彭青龙指出,当下,“澳大利亚在政治、安全方面依赖于美国,经济繁荣依赖于中国”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在国际社会都愿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想摆脱美国的影响,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一方面,澳大利亚承受不起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看清美国霸权的本质。”彭青龙表示,“这就促使澳大利亚要在中美之间保持理性。”
彭青龙认为,近年来中澳之间出现的问题,是全球地缘政治和世界经济形势演变的结果。尽管中澳分属不同的文化谱系,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但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澳大利亚带来很多红利。
谈到中澳关系接下来的走向,彭青龙认为,近期双边关系在各个层面快速回暖,是国内外形势使然,呈现出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中澳应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多个层面重建互信,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越是在经济不稳、矛盾冲突不断的情况下,越是要加强对话交流,加强合作,才能走出困境。因为各国都认识到,‘脱钩、断链’是自残的行为,世界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彭青龙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