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

【国际日报讯】(记者梅子吐鲁番报道)6月6日下午,“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团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考察探访。

为了传承和保护吐鲁番民间传统文化,展现吐鲁番民间传统文化的区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18年至2021年,吐鲁番大西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景点建成全疆首个“旅游非遗集市”,非遗街区分为A、B、C街区,建筑总面积1334.15㎡,非遗展示门店共23间。

2021年4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授牌;葡萄沟非遗集市现有三条非遗集市区按照“舌尖上非遗”“指尖上非遗”“脚尖上非遗”分类分区进行打造。舌尖的非遗项目包含豆豆汤饭、九碗三行、烤全羊、列巴、卡瓦斯等美食类非遗项目;指尖的非遗项目包含烙画、柳编、剪纸、土陶、艾德莱丝绸等手工类非遗项目;脚尖上的非遗包含那孜库姆、麦西来甫、维吾尔族达斯坦、十二木卡姆等歌舞类项目。

近三年,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内连续举办市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展示吐鲁番传统民间文化项目,游客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传承人也得到较为客观经济回报,吐鲁番市传统文化项目与旅游项目正在不断融合发展。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或图案,用于美化生活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透空的视觉形象和独特的造型格式,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剪纸往往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党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文化润疆”的治疆方略,极大丰富了新时代中央治疆方略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文化润疆”方略的具体实践,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落实。

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新疆维吾尔族地毯主要产于和田地区,分为彩色和本色两种,图案别致,风格独特,色调高雅,在造型上,多以植物的花、果、枝叶及饶有风趣的各类动物为纹样原型,织造工艺流程包括十多道工序。维吾尔族地毯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古朴典雅、质地柔软、防潮抗腐、经久耐用、久不褪色,畅销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土陶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主要传承流布于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喀什市、英吉沙县、伽师县和东部的吐鲁番等地区。制作技艺古朴成熟,装饰线条粗犷,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装饰多为花卉变形和几何图形,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元素,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和见证,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活化石”。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生活在吐鲁番的维吾尔人经常到田间、沙漠采集树木枝条,并按长短粗细存放,经剥皮(或不剥皮)浸泡后用来编织。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多使用榆树条、胡杨枝、红柳条、杨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保留了枝条的质地和本色,编织手法有平织法、麻花织法等。枝条编织品广泛用于维吾尔人民的生产生活,集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

维吾尔族刺绣维吾尔族刺绣绣法融合吸收了新疆多民族文化元素,题材丰富,色彩鲜明,针法质朴,表现形式多样,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图纹布局疏密合理,色彩艳丽饱满,在刺绣图案上,具有东西方文化元素荟萃、农耕与游牧生活方式并存的特征。刺绣不仅体现着维吾尔人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抒发了群众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成为了各地扩大就业容量,助力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