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湖南常德穿紫河畔灯光璀璨。沿线9公里的河道两岸,大型灯光实景演出《常德记忆》缓缓展开,只见吊脚楼上灯影绰绰,各家铺子酒旗相望,贩夫走卒沿街叫卖,曾被沈从文称为“湘西大码头”的常德河街场景被真实还原。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唯美视听,让到访的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国际日报讯】6月27日,正在湖南参加“乡村振兴看湖南”——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的华媒代表走进湖南常德,在“河流剧场”品味文化夜宴,实地感受千年古运河穿紫河的精彩蜕变。
常德是一座被水环绕、以水为灵的历史文化古城,奔流千年、全长17.3公里的穿紫河从城区蜿蜒而过。“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曾被贬常德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采菱行》中写道。取诗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因此得名。
20世纪80年代,穿紫河部分河道因城市扩展被填埋,被分割成多段水体,受垃圾与沿岸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体严重黑臭,曾一度被划定为“黑臭河”,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2004年前后,常德开始对穿紫河进行两轮治理,包括与欧盟合作,引进德国先进的治水理念;以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倾全城之力实施“活水、净水、蓄水、排水、亲水”五大工程,采取调蓄、生态净化等海绵化措施,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大幅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在穿紫河船码头附近的芦苇丛下,布满了天然滤料、松散石块、渗水管、导流管等。经过这片“生态滤池”的过滤,附近的雨水、路面污水,可达到景观水标准,然后排入河内。如今的穿紫河不仅恢复了自洁功能,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消纳着城区的超量雨水。
水清了、岸绿了,河两岸也被打造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清晨的穿紫河畔,市民或在健身步道上休闲锻炼、或谈笑自如,傍水构建的城市生态景观,让市民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鸟语花香;入夜,乘坐“水上巴士”穿行其中,只见大小常德河街、长廊戏台、观景平台及德国风情街纷纷沿河岸建起,花鼓戏、常德丝弦、汉剧等老常德的戏剧在两岸露天舞台上依次登场,几万盏彩灯构成的光影画卷流光溢彩……
悠悠河水长流不息,从昔日“臭水沟”变身“绿腰带”的穿紫河,正带动古城常德焕发新生,反哺着城市的发展。今年“五一”小假期,紧临穿紫河的常德河街商业街人气爆棚,单日人流量实现超历史同期的10万余人。
夜幕下的穿紫河灯火辉煌,美轮美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游。这条滋养着两岸30余万居民、诠释着独特城市气质的千年古运河,正不断描绘人水和谐共生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