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第二集 勇立潮头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集《勇立潮头

国际日报讯】为庆祝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凝聚起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由中国侨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策划出品,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与央视“华人故事”栏目统筹拍摄制作的主题纪录片《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已在CCTV-4陆续播出。

以真情化解矛盾
他是广西北海“海港守望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为期三个半月的休渔期结束,千船万帆奔向大海。对当地六千多名渔民来说,这是丰收的开始,但捕鱼期的繁忙也意味着海上的各类矛盾增多,渔民们都知道,当地渔业繁荣的背后,离不开一位“海港守望者”。他每年都会处理数十起海上纠纷,涉及金额达到五六百万元,他就是北海市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负责人吴方权。

 
今年63岁的吴方权,出生在越南海防市吉婆岛的一个小渔村。1978年随家人回国后,在北海一家渔业公司的冷冻厂工作。20世纪80、90年代,渔民们开始到更远的海域进行捕捞,北海本地的海产品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吴方权收购海鲜卖给外地商人,几年间就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渔村的知名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到侨港进货。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市场上常有强买强卖等现象发生,吴方权就想到把渔民们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渔业生产的和谐发展。2000年6月,在侨港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侨港镇成立水产协会,吴方权被乡亲们推选为会长。
 

协调作业难题、处理工伤事件、解决买卖纠纷,事无巨细,吴方权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侨港镇码头的治安逐渐恢复,吴方权的声望也日益提高。除了渔业纠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物业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等各类民商事纠纷都来找吴方权调解,而这也涉及到更专业、更复杂的法律知识。2021年,在北海市侨联的关心和北海市银海区政法委的牵头下,在水产协会和吴方权调解工作室的基础上,北海市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立,吴方权成为银海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

 
由于多年的调解经验和对当地社会的了解,吴方权调解的成功率非常高。他有一套独门秘籍——“凉茶调解法”,先喝杯凉茶降降火,双方再坐下来慢慢谈。当地归侨侨眷有了纠纷,不愿抛头露面打官司,来到调解中心喝凉茶、寻帮助。在多元解纷的队伍中,法务人员和律师也作为调解员常驻于此。自北海市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立以来,吴方权共调解了250余起纠纷,调解金额达到6900余万元。很多辖区外的群众遇到纠纷,也前来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调解。
 

北海市侨港镇,如今是泛北部湾地区渔船最多、交货量最大的渔港,也是中国重要的四大渔港之一,渔业、旅游业远近闻名。在吴方权这位“海港守望者”的心中,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飞跃重洋15载
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他研发的成果填补了医疗诊断行业的空白!
 
在湖南省长沙市一个工厂的智能生产车间里,中国体外诊断专家、分子生物学家戴立忠博士正在带领团队,对PCR模块智能生产线的产能进行讨论和改进。
2008年,戴立忠从美国归国创业,深耕体外诊断领域,带领团队立志产业报国,为中国分子诊断技术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戴立忠一直深耕分子诊断领域,这种诊断技术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关键手段,归国初期,戴立忠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发现肝病是我们国家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病人晚期饱受病痛折磨,这深深触动了戴立忠,为此他将自己的研发方向首先瞄准了肝病诊断领域。

实验室里,戴立忠正在对临床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这项技术是他2009年带领团队开发的“高精度磁珠法诊断技术”。在“磁珠法”问世之前,传统的肝炎核酸检测方法是通过煮沸法对样本进行处理,核酸提取时间长,样本容易被污染,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从而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戴立忠采用“磁珠法”研发的第一个国产高敏肝炎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比当时同类产品提高50到100倍,不仅填补了中国医疗检测行业空白,实现了进口试剂替换,还将检测费用从1000元降低到200-300元,真正普惠于民。该项目于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68年,戴立忠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乡一中,三年高中求学,让戴立忠不仅养成了勤奋、自律的习惯,学校的引导和教育更是让他始终心系祖国。
 
 
2023年8月15日,戴立忠再次回到母校,为自己的学弟学妹们颁发优秀学生奖助学金,从2014年开始,戴立忠就以各种形式回馈母校,近年更是加大了资助力度,近十年来累计帮助了近500名师生。
 
 
1986年,戴立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七年后,他先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从此踏上逐梦之路。他时常讲起母亲对他的叮嘱:“你读那么多书,你不为国家做点事,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对祖国的热爱始终牵动这位海外游子的心。2008年,已经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5年的戴立忠,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湖南省长沙市,成为了一名海归创业者。
 
 
近年来,戴立忠在肝病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之后,把他的研究方向锁定在呼吸道疾病的检测上。呼吸道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巨大,而呼吸道的病原体种类多,常见的就有二三十种,症状相似,病因却又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精准的诊断工具协助,医生就只能够进行经验性的诊断和治疗,而这可能会导致药不对症,甚至抗生素滥用形成耐药。只有精准诊断,对因下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戴立忠带领团队用三年时间集中设计研究,研发关键阶段,他在实验室常常一待就是通宵。终于通过临床验证,开发出了“呼吸道病毒核酸六联检测法”,三个小时就能够确定呼吸道病原体的诊断结果,大幅提升了呼吸道疾病的检测效率,并且节约了检测成本。

通过上呼吸道六联检和下呼吸道六联检两个检测,能够覆盖大概80%多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可及性非常强。
 

悬壶济世,仁心向善。戴立忠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生命科技更有温度,让基因技术人人可及。检测技术的改变,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分子诊断、精准医疗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围绕全民健康,在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等领域,戴立忠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性能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一系列产品及方案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疾病的精准防控、诊断、治疗,提供了重大惠民技术和产品支撑。未来,戴立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分子诊断技术更好地惠及于民。
 

一封家书 两代报国情
15年时间 他创建一支“纳米梦之队”
 

李述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院长。2010年,他成立了国内首个聚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现如今,苏州大学这一专业在全球高校学科排名第4,成为中国纳米科技研发的新高地,数千名纳米专业人才从这里走向国家建设的岗位。
 

15年的时间,李述汤为苏州大学培养了一支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的“纳米梦之队”,在双碳和大健康等国计民生领域,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的背后,李述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
 
 
1947年,李述汤出生于湖南邵东,之后在香港度过了缺衣少食的童年,父母都对他寄予厚望。李述汤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30岁时,正在美国读书的他收到父亲的一封家书,在他的心中有着怎样的报国信念?
 
 
2003年,《科学》杂志封面,刊登了李述汤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纳米硅线的照片和消息,这在中国同一物理材料的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凭借着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在苏州大学的邀请下,李述汤决定来到苏州,主导成立了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筹建初期,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将如何建立起这支纳米科研团队?
 

在李述汤的感召下,一支国际前沿的师资队伍在苏州这一纳米研发重镇形成。团队成功设计出利用太阳能高效分解水的新型碳基光催化剂和国际最高效率的有机及钙钛矿发光器件,研制出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的G2.5代OLED蒸镀产线,填补了国内有机白光照明生产线的空白。学术奋搏、科技报国是李述汤一直以来的信念,丹心若泉、甘为人梯是他培养贤才的胸怀,他对于未来还有怎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