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讯】日前,由中国侨联指导、重庆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活动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重庆进行系列采访,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奥地利、美国、韩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柬埔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华文媒体记者,以及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等6家内地涉侨主流媒体参加了活动。重庆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强,重庆市侨联联络交流部部长冉芸菁等领导陪同参访。
5月24日,海外华文媒体引领了一场跨文化的探索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汇聚重庆涪陵,共同揭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神秘面纱。这座位于长江之滨的水下奇观不仅以其独特的存在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连接全球华人情感与记忆的纽带。
白鹤梁非常很壮观,石梁很长,行走其中,能见到很多的雕刻:有观音,有诗词、有白鹤。有的高有的低,还有一条4米左右的大石鱼。中间雕有“白鹤梁”三个字。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
活动中,代表们乘坐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深入水下40米,亲身体验了这座世界上首个非潜水可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内,一道布满了古代文人题刻的石梁静静地躺在水底,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了长江1200余年来的水文数据。
据查,梁上现存自唐广德年间历代题刻165段,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誉。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古人以石鱼为水位标尺,这与现代水文站设立的“水尺零点”原理相同。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题刻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三峡文物保护中,白鹤梁水下原址保护工程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多的项目。为此先后论证十年,提出七个保护方案,最终采用“无压容器”方案并在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工程于2003年动工,历时7年。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
白鹤梁题刻原址核心区以“无压容器”的保存方式,在长江水下40米的深水中,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将白鹤梁题刻保存其间,实现了白鹤梁题刻的原址原貌保护和观赏,成为国内外同类文化遗产成功保护的范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现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现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获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人类进行原始的水文观测已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步积累了经验。
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及黄河流域,都曾有过原始的水文观测活动,埃及、巴比伦、中国等都是世界上进行水位观测较早的国家。然而,以石刻形态将人类对江水的观测固化下来并传之后世的传统,在中国却有着独特的历史。其中,以涪陵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水文石刻群,尤为璀璨夺目。
智慧的涪陵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保护祖宗留下来的千年人文水文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把这份独特的文化经历和中国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传递给全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媒体的力量。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将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又一亮点,照亮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