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重庆行:追寻嘉庚足迹 感受西部发展活力

  中国侨网重庆5月29日电(记者 韩辉)“重庆我来过多次,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和悠久的人文历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次更感受到了重庆对外开放的生机与活力。”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如是说。

  5月28日,“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在奉节县收官。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来自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柬埔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先后走访渝北、渝中、涪陵、忠县等地。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韩辉 摄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源发地和起始站。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海外华文媒体一行通过观看图文、仿真模型、数字模拟以及5D影院体验等方式,感受重庆由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转变历程,了解重庆口岸物流、开放通道以及枢纽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欧班列早已全球瞩目,此次参观让我更加了解重庆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德国侨报》编辑部主任刘畅感叹,重庆的发展不仅为中国西部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今年是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渝中区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以及红岩村,重温陈嘉庚先生在重庆的事迹。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韩辉 摄

  “1940年7月24日,陈嘉庚在重庆大学礼堂的舞台上发表演说:到延安八九天,所见所闻与原来所听说的大相径庭,那里并没有实行‘共产共妻’制度,社会风气及治安秩序良好,这些都是据实而言,并无虚假浮夸……”在《新华日报》总馆旧址,讲解员站在一张1940年7月26日出版的报纸前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讲解道,这篇演讲在国统区引起不小的轰动,从那时起,陈嘉庚先生与蒋介石、国民党公开决裂,开始了和毛泽东、共产党的延续至他生命终止的深厚友谊。

  “这次参访深切体会到了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表示,将发挥华文媒体优势,讲好陈嘉庚先生在重庆的故事,弘扬“嘉庚精神”。

“白鹤梁”题刻。韩辉 摄

  白鹤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梁上现存自唐广德年间以来的题刻165段,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誉。

  海外华文媒体一行乘坐长91米的观光电梯缓缓下降至水下40余米的观测廊道,通过厚重的玻璃窗,清晰地看到白鹤梁上的石刻和题记。

  菲律宾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告诉记者,她在涪陵读书的时候,曾经坐船到达过白鹤梁,这次回到家乡再次来到白鹤梁,这里已经变成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陈红玲感慨地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不仅是保护文物的范例,也为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位于长江北岸忠县涂井乡友谊村的“三峡橘海”。韩辉 摄

  位于长江北岸的忠县涂井乡友谊村,连片种植柑橘5800多亩,恰似一片绿色海洋。著名作家马识途老先生回乡省亲途中,见此壮阔场景,遂题名“三峡橘海”。

  “在这片橘海中漫步,仿佛走进了一幅画卷,既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日本《东方新报》记者陈颖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片美丽的“橘海”。

  据介绍,目前,忠县共种植柑橘35.8万亩,涉及19个乡镇(街道),年产量达到40万吨,“忠橙”等柑橘产品远销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白帝庙前合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就是在这里写出“天下第一快诗”。说到奉节,美国新龙传媒集团副社长韦元龙神交已久。“读小学、初中时,就在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大诗人的诗词中看到奉节的身影。”

  韦元龙表示,奉节具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绝美无双的自然风光以及便捷的水陆交通,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今年4月底重庆市文旅委曾经组团赴澳门参展,在第十二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推介重庆,宣传奉节旅游、美食、文创等。”澳门《大湾区时报》总编辑吴默在奉节再次感受到“渝澳情”,他表示,此行将加大对奉节文旅的宣传,希望更多澳门市民到奉节一览三峡风光。(完)

【责任编辑:史词】
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