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走进杭州富阳区:富春江畔,探寻千年文脉人文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代吴桓曾如此称赞道 。

山与水的给养,富阳人民的智慧创造,造就了天下独绝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6月20日,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杭州市富阳区,共同探寻千年文脉人文。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上山多好,子久图来便得名”一幅名画《富春山居图》让富阳山水成为诗画栖息的经典——富阳山水如画。

黄公望隐居地,坐落于富阳庙山坞,这里不仅是一代画圣黄公望隐居并终老的地方,还是他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与实景地,同时也是两江一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及《富春山居图》,全卷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为中国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黄公望远离官场争斗、远离城市喧嚣,独自云游于富春山水之间,隐居在幽静的崇山峻岭中吟诗作画,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完美地融合在山水画作之中。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已成为这方土地的生命基因。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一边欣赏着黄公望纪念馆内的经数码技术等比复制的长卷《富春山居图》,一边详细了解画作背后关于元代画圣黄公望的坎坷人生、传奇故事。

《富春山居图》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完成,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作品之一。1650年,该画不幸被烧成两段,其中,前段《剩山图》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公望纪念馆讲解员向大家介绍道。

据了解,在两岸有关部门和文化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富春山居图》于2011年成功合璧联展。黄公望纪念馆于2012年6月1日开馆对外开放,主要展示黄公望生平、《富春山居图》以及相关资料,期盼早日实现“画合璧,人团圆”的美好心愿。

如果还未尽兴,可以来到钱塘江诗路上首个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沉浸式体验“绿水青山的自然山水、诗情画意的文化山水、万物互联的数字山水”的三重意境。

水墨江南 东梓关村

第二站来到东梓关村。

东梓关村位于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西部。它因郁达夫的同名小说而闻名,并已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漫步在村中小道,清晰可见村内遗存有许家大院、安雅堂、长塘厅、越石庙,春和堂、朱家堂楼等近百幢清末民初的古建筑。每一个来到此地的游人无不惊叹于它的水墨江南神韵。

东梓关村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而著称,白墙黛瓦的民居与青山绿树、流水淙淙和池塘如镜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仿佛是从吴冠中的画中走出来的江南名居。

值得一提的是,这46幢杭派民居曾引来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被网民称为“最美回迁房”。2017年,东梓关杭派民居通过央视春晚片花再次惊艳亮相;2019年,杭派民居又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花车的背景元素;2022年,央视1套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此拍摄并在黄金时间播出,东梓关村也被评为全国“二十四个宝藏村”之一。

小桥、流水、古民居、祠堂……时至今日,这座宝藏的古老村落焕发着新生机,依然有着人间烟火气。

岁月流转,千年东梓关依然在富春江畔舒展着曼妙身姿,续写繁华。

孙权故里 龙门古镇

第三站,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杭州富阳区的龙门古镇。

龙门古镇位于富春江南岸,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也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

这里自成体系的孙氏文化及特有的明清厅堂建筑风格格外引人注目。

村后有龙门山,海拔1068米,峰峦重叠,气象万千,为富阳群山之冠。东汉名士严子陵曾游龙门,观山势异常,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古镇也因此得名。

经景区内讲解员介绍,龙门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孙氏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在此繁衍65世,历史上,孙氏一族人才辈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唐代“药王”孙思邈、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等,皆出自龙门孙氏一族。

靠山贴水的环境赋予龙门骨子里的幽静。桥是青石板桥,路是鹅卵石路,一座座厅堂墙檐相连、房廊纵横,祠堂、古塔、石桥、牌楼等古建筑还保留着旧时模样。

如今的“龙门”早已超越了地理范畴,成为了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符号。与三国、孙权有关的元素,不仅散落在古建筑群和地方美食间,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的文化脉络和非遗传承。

从沸腾的油锅里捞出,蘸上醋和酱油,咬一口香脆爽口。这道地的油面筋,是大家来到龙门古镇的共同选择。

龙门牛肉也不可错过,相传一道名菜——牛八碗。秘制牛龙骨,做人有风骨;清炖牛尾汤,英雄豪气壮;青蒜爆牛肚,杀敌猛如虎……这些赋予了“牛八碗”美好的祈愿。穿过漫漫历史长河,它成为龙门古镇最负盛名的美食,滋养着全国各地的食客老饕。

红色的酒曲花和大米配成的酒曲共同酿造的“龙门米酒”、纯手工制作的老姜糖更是一绝,它与龙门面筋、米酒一起,香飘四方,成为千家万户的案头佳肴。

买上这些好吃的,漫步于古镇之中,不必担心迷路,民间有个有趣的说法:只要找到龙门溪,顺水而下就能走出龙门古镇了。

走进郁达夫故居

第四站,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一行来到郁达夫故居,怀着崇敬之情来到此地共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映入眼帘的是故居门前旷地上的一尊郁达夫铜雕坐像。这位叱咤中国文坛的江南才子面容清癯,目光清澈,手执书卷,文质彬彬。

郁达夫,著名爱国人士,作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相继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并发表处女作《沉沦》。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1930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自由大同盟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致力于民主自由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郁达夫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墙黛瓦,韵味悠长。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石库台门、天井庭院和一幢主楼构成。主楼是三开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通面宽12.3米,通进深14.9米。

步入天井庭院,抬眼可见主楼一层门口悬挂着“郁达夫故居”的匾额,这是著名画家黄苗子题写,他是郁达夫的侄女婿。

故居一层还原了当年郁氏一家的生活场景,堂前悬挂着纪念郁达夫的一幅国画、鲁迅先生的诗作和郁家三兄弟的照片等。

故居二层保留了郁达夫母亲和奶奶的居室,以及郁达夫曾独居苦学的房间“夕阳楼”,竹木家具、老式眠床,一般清贫人家。

一楼堂前的右侧是一间厨房,也是从前典型的江南人家灶头间。砌大灶烧柴禾,挑水储存,饭菜食物都装在竹篮里吊起来,虽然贫穷,但一家子倒也温馨十足。如今,故居内陈列着许多郁达夫烈士生前遗物,以及主人和鲁迅等好友交往的书画文稿。

就是从这座小院走出去的郁达夫,终成一代大家,更成长为一名爱国志士。作为一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置身郁达夫故居,我们得以了解郁达夫的人生轨迹,感受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同时,以“耕读传家”为内核的郁氏家风族训,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家族传承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富春江畔,伫立着这样一代文学大家的故居,悠悠传达着时代的回音,引得来此地瞻仰的人们无不思绪万千。

杭州富阳是东吴大帝孙权故里、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也是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和原创地,更是郁达夫故居之所在、精神寄托之处,拥有独绝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一条江、一幅画、一张纸、一批人、一座城”串起了千年古郡的文化特色,也让此地的千年文脉绵绵不息。

来源:华人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