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在世界闪耀 ——赵启正与贝拉对话

【国际日报讯】赵启正:原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原上海市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贝拉:加拿大作家,上海交大客座研究员。聚焦二战时期上海接纳犹太难民的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在欧美传播上海故事具有显著影响力。

记者:我看过赵启正部长、王宁院士与贝拉老师您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演讲内容,关于比较文学与公共外交。在海内外学界影响非常大。请问文学与外交的契合点在哪里?

贝拉:谢谢。长期以来文学始终关注人类命运、人文关怀、自由精神、社会发展等话题,外交也关注这类事情。文学与外交的契合点或制高点似乎更多的在于人道主义精神——成人之美、美美与共。不久前赵启正老师与我交流了很多关于上海精神的内核,使之更具象化。一直以来我的文学或艺术创作都呈现了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我愿意站在世界主义高度,用文学去寻找故乡,向世界讲述充满上海精神的动人故事。

赵启正:上海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上海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上海城市魅力的核心体现,更是推动上海不断前行、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上海精神蕴含着开放包容的特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自开埠以来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和文化。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到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处处彰显着上海对多元文化和不同理念的接纳与融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汇聚于此,共同为上海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让上海能够不断吸收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贝拉是从犹太文学中获得启迪的,是吧?

贝拉:是的。犹太文学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其所张扬的犹太性。对马拉默德而言,就是做好事(Do good deeds)和恪守自己民族的身份。对辛格而言就是信仰上帝;对贝娄而言,就是人道主义。最能体现贝娄人道主义思想的是他的《赫佐格》;对罗斯而言,就是处理好犹太人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从那儿获得了养分。那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密不可分。赵老师有一段对“京剧”英译的注解非常有意思。

赵启正:“京剧”应该怎么翻译成英语?这个词一直被翻译BeijingOpera (北京歌剧),人家说大概就是北京人演的《图兰朵》、《茶花女》。日本人的歌舞伎翻译成英文,不叫Tokyo Opera(日本歌剧),它叫Kabuki。Kabuki就是歌舞伎的日文发音。Kabuki,哦,外国人就懂了,就是日本那种脸上涂得很白的那种演出吧。至少外国人不会认为它是东京人演的《胡桃夹子》,或者《卡门》。所以,咱们好不容易有点中国的、可以输出的、民族的东西,却用了外国词汇,“穿了西装”。明明是中国的馒头,却被翻译成了“蒸气面包”(steamed bread)。所以要想别人尊敬我们的文化,我们要先大写自己的文化。“京剧”就得译成“JingJu”,没有什么可犹疑的!

贝拉:我们的上海故事国际传播一直得到赵启正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他对上海精神全方位诠释了。

赵启正:上海精神在科技、文化、金融等各个领域,上海始终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崛起,见证了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突破。众多的创新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推动着上海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上海经常举办各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魅力。刚看到新闻,法国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将在今年上海进博会开幕活动上演出根据贝拉小说《幸存者之歌》改编的法国歌剧《上海恋人》,这就是“上海文化走出去”后又传进来的范例。体现了包容博爱的上海精神。

贝拉:向世界传递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是我的文学使命。我对文学创作富有神圣感,回归文学本身外还架起了一座跨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幸存者之歌》这本书,向世界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包容、博爱与自由的灵魂。

赵启正:追求卓越是上海精神的又一重要内涵。上海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海都力求做到最好。上海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这正是上海追求卓越的成果体现。比如,上海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地铁线路日益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上海精神还包含着务实守信的特质。上海人注重实际效果,做事踏实认真。在商业活动中,上海以诚信为本,赢得了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信赖和尊重。这种务实守信的作风,为上海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在新时代,上海精神继续引领着上海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上海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上海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上海精神的引领下,上海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典范。

记者:谢谢赵老师对上海精神的注解。看来向世界输出能传播的思想,上海精神首屈一指。

赵启正: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中,若想成为一个被尊重的国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它的文化被世界喜欢,而不是有多少军力,甚至不是有多少GDP。军力是你自己的,越大人家越害怕,GDP高,你也没有分给人家。小国受到尊重的例子也很多,你看一看,这样的国家必然是因为文化灿烂才被人尊敬的。撒切尔夫人说了,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他们不能输出能在世界传播的思想。这固然与她的立场有关——她曾被称为 “冷战先锋”。但是,我们也要问自己:我们为世界的思想宝库贡献了什么?今后我们要贡献什么?故事往往是哲学的载体,故事往往离真理最近。所以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感动人。我们中国文化就能够影响到世界。撒切尔所说的“我们不能输出能在世界传播的思想”这句话就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