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烽火岁月中的赤子传奇

【国际日报讯】10月10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 150 周年与南侨机工回国抗战 85 周年之际,一场意义非凡的采访在云南开启。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首站便来到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念馆, 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尼、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 家海外华文媒体参与其中。

当海外华媒采访团成员抵达时,“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日 85 周年”的横幅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沿着台阶而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庄重地屹立着,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庄严感扑面而来。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和副团长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刘红带领全体成员,怀着崇敬之心向纪念碑三鞠躬并献上鲜花。这座高 9 米的纪念碑,大理石贴面,底座“赤子功勋”四字熠熠生辉,碑顶的南侨机工荣誉纪念章图案,见证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走进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技工分馆和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陈列室,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抗日战争时期,3200 多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他们放弃了海外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国,在滇缅公路上日夜奔忙,抢运军需、维护车辆。他们以生命、鲜血和汗水,谱写了华侨爱国史上的壮丽篇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000 余名侨胞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令人动容。

第 9 批回国南侨机工张智源之子张云鹏,深情地向采访团成员讲述父亲那一代人的英勇事迹。他回忆道,父亲和 3200 多名南侨机工战友,肩负着 800 万南洋华侨的重托,他们是一支爱国宗旨和言行一致的最自觉、最有组织、最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的爱国志愿军,是一支视死如归“运输救国”的抗日部队。“《抗倭寇侨工洒热血,报中华赤子表丹心》,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唯一一篇回忆录的标题,也是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初心。”说到动情处,张云鹏的眼睛湿润了。这些南侨机工,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胜利第一,军事第一”的爱国热情,凭借一身娴熟高超的驾修技艺和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为保障各抗日战场的补给,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滇缅公路全长1145.4公里,其中由昆明至畹町为959.4公里,由边镇畹町至缅甸腊戌为186公里。全程要翻越雪盘山、清朗山、怒山、高黎贡山;横跨漾鼻江、澜沧江、怒江;途经下关、永平、保山、龙陵、芒市,最后由畹町出境,通往缅甸腊戌。沿途要穿过22个山口,最高处达到海拔8600英尺。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只有在中国。

南侨机工这个群体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号召,毁家纾难,冒着枪林弹雨,在滇缅公路上不停奔跑,将手中的方向盘当作武器,为国家接上了一根通往外界的生命线。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

随后,采访团来到聂耳纪念馆。这座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公园内的纪念馆,背依青山,前临滇池。由聂耳墓、聂耳生平展厅和聂耳音乐影视厅组成。墓前平台以 24 圈石料铺成音波状,象征着时代的最强音从这里发出,也寓意着聂耳的生命历程。大家拜谒聂耳墓,参观聂耳生平展,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此次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南侨机工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