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王镜榕)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鲜明宣示中国共产党更好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决心。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本届会议为期4天,围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和深化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日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陆彩荣就会议精神和加强对外传播有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
中宏网记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辞精神,谈谈您对当前形势下聚焦百年大变局重大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课题,推进沟通中外、凝聚共识,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建议?
陆彩荣: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在此关头,我们更需要增进思想沟通,促进交流合作,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将中国所做所想向国际传播方面,仍面临很多紧迫课题,还要下很大功夫增强对外传播效力,让外国受众愿意听,喜欢看,同时,要以外国受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向外国读者说明中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议题设置、议程设置,到具体策划,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以及技术传播能力等,尤其当下方兴未艾的5G、元宇宙、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增强传播吸引力、感染力很关键。
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是系统工程,首先是顶层设计能力,包括全球传播策略,区域性传播对策,不同国家不同读者不同受众传播方式等,都需要很好研究。内容方面,要选择外国读者关注和关切的议题和话题,进行针对性传播。充分用好国际调查手段,及时收集了解国外受众对中国关注的内容,及时搜集问题,针对外国读者和受众关注问题设置议程,提高传播有效性。增强传播贴近性和受众兴趣;传播手段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增强传播感染力和吸引力。
目前外文局各相关单位在国外主要社交平台都开设了账号,短视频应用也得到极大增强。每年都在组织短视频大赛,比如,“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以及面向国际的短视频征集活动,诸如东盟组织的短视频大赛、针对中日韩的青年短视频大赛,还有讲好中国故事大赛等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短视频是目前为广大青年受众接受的一种有效传播方式。它的短平快和真实、生动的传播形式容易为受众接受。近几年外文局各相关活动共征集到八万多条短视频作品。新冠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但是在开展国际交流方面,也开辟形成了很多新形式与新战场。线上各种活动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几乎每天都在不同领域开展线上交流对话,对特殊疫情下的国际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要继续加强,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交流必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国际传播会面临新机遇,必将有大拓展,因为在传统传播手段基础上加上线上传播手段,传播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的提升。加强国际传播,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促进发展。有句老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就要经常性的开展各种论坛、交流、文化活动,增进交流、促进合作,打通人际交往的梗阻。
在“一带一路”传播方面,也面临同样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在国际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带动了“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西方打压、挤压、抹黑“一带一路”,他们有较为自私的政治考量,存在意识形态偏见。当然,之所以抹黑和打压,也说明"一带一路“实践是有效的,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跟上去。除了加强自身传播,也要善于利用国际传播平台,利用“一带一路”国家传媒,甚至是美西方的正义传媒,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真实、客观、立体、全面报道。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让更多人知道,让世界更多人理解。这对于遏制抹黑,使之不攻自破,很有意义。同时,需要下很大功夫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成果宣传报道。让“一带一路”成效通过更多形式让世界感知,了解和认识。这对“一带一路”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
世界需要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国际政治也需要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国际政治中要讲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有效方式。中国早在两年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崇尚国之交讲信用、讲道理、讲诚信,留下很多精彩故事。”有理走遍天下“是亘古不变的信念。抹黑和打压是阻挡不住人类前进步伐的,历史终究会给与公正评价。只有顺应历史,才会更好发展。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世界的发展,都必将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行。采用非正当的手段,只能达到一时目的,不可能长久。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需要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支持,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但是,总有一些敌对势力,一些不怀好意的力量,试图干扰和阻挠中国的发展,我想他们可能会干扰一时,但不可能长久。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也是向世界的正义宣告。不管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还是实现民族统一,都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也是大势所趋所向。
国际社会应该理解,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一个曾经很长历史时期领先于世界的伟大国家,走向复兴的历史追求无可厚非。中华民族是曾经创造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历史辉煌的伟大民族,也必将开创出新时代的新辉煌。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总要有新的力量澎湃历史前行脚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复兴我们自己曾经创造的辉煌,同时,也创造新的盛世辉煌,这既是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也是对世界发展的新贡献。
陆彩荣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中宏网记者: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致辞强调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加强沟通交流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立场。您对此如何解读?
陆彩荣:政党是有责任的。习近平在十八大当选总书记后曾经讲过,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党的作为就体现在对历史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尽了多少,有没有尽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新的繁荣和富强,走向新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其历史担当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党的胸怀、理想和追求以及梦想都在实现之中,且不可逆转。
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要围绕国家发展,政党发展,多做国际沟通工作。真正按照总书记所讲的,加强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这也是作为国际传播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伴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创立新的工作方法,迈出跨域式发展新步伐。
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对于发展道路、模式的探索,是人类社会始终没有中断的课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不同探索,不同国家也有不同探索。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一直以“和”为文化核心,一直梦想和追求天下大同,不同文明体之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长期秉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
美西方主要国家近现代才发展起来。他们经过殖民战争和殖民历程,信奉“强权政治”“霸权政治”,惯于弱肉强食。西方政客的基因中残存着战争和掠夺冲动,这也是他们理解世界容易剑走偏锋的根由所在。
中国文化以“和”为贵,天下为公,追求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最近又讲“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中美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的关系。
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在地球上共同生存。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拍摄了很多地球的照片,跳出地球看地球,地球是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命体,人们应该在各自国度和平生活,和谐共生,共同享受地球的美好与安宁,阳光与雨露;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中国人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与世界美好未来相得益彰。
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要长期和平共处,共同生存下去。美国不可能取代中国,中国也不会取代美国。各国之间通过国际关系、国际准则进行交流,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相处。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不主张不谋求世界霸权,这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国际社会需要交往,不顾人类的共同利益,只谋求个别集团的私利,这与人类追求的共同福祉相违背。
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与世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延安时期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就注重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强大之后依旧是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相互了解,更好地和平共处。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不会谋求霸权,中国没有殖民和侵略的传统。
在世界新形势下,继续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不同文明体之间,在地球上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应该为各自国家人民谋幸福,而不是相互对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中国要“吃”掉谁,更不是要统治谁、“殖民”谁,而确实是秉持天下大同思想,为世界人民谋幸福。这也要求我们为世界和人类未来及发展作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国际社会结盟的做法和拉帮结派的做法,中国始终反对。不仅针对国际问题,国内也如此。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是如此,反对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国际关系准则也是奉行如此。不拉帮结派,不结盟,而是和平共处。这个原则一以贯之。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贡献国际社会的重要公共产品。这些都完全基于国际义务与道义而提出,并非只是为了谋求一己私利,而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绿色发展的愿景目标,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决策,也是很有国际道义的决策,必将倒逼中国改革,倒逼中国加快新能源建设步伐,实现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为了世界人民的利益。包括中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其他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和更好发展。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国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多帮助,从疫苗到资金等都在国际抗疫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都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对国际抗疫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深刻的人类情怀的体现。
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制造分裂注定失败 美美与共共享繁荣
中宏网记者:文明交流与互鉴就是为了减少误解、增进理解、促进和解,进而达到和而不同、和合共生、和平共处的目标。郑必坚先生在开幕演讲时设问,中美关系能否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您对此怎么看?
陆彩荣:美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不是在促进人类的和平合作,而是人为的制造分裂和撕裂,撕裂国际社会。美国牵头搞所谓民主峰会等,都是在制造撕裂,不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合作与发展。
国际社会应该在联合国框架下,本着和平共处原则,和平发展。联合国宪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总结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后的真理之光,理应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执行。
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人类应该携手共进,共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治理、恐怖主义等等,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和最紧迫的任务。当前首先要共同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同心协力战胜疫情,为人类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是当务之急,通过对话合作共同为后疫情时代发展建言献策,而不是通过非正当方式、手段人为撕裂国际社会,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
国际社会要相向而行。只有秉持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方向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各国人民也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类社会和平稳定与发展,这也是国际政治的根本目的,也是国际传播者追求的目的。
传播是为了沟通,为了交流和实现更好发展。传播只是手段。我们作为国际传播工作者,就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大家相互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人类和平相处,实现“天下大同”美好境界,大家在美好新世界携手创造更加美好新未来。这是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分裂和撕裂与之背道而驰,注定失败。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应该共同反对分裂与撕裂国际社会的行为,并进行有理有力的斗争,通过斗争赢得尊重,求得发展。
各国都有发展权利,任何国家都不应该阻碍其他国家发展。应该为其他国家发展而高兴,互相欣赏,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际传播工作者要谋大局,求大同,求同存异,来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外文局在向世界说明中国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不少探索,还要为之而不懈奋斗。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集中和生动的体现,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要著作。外文局在中宣部领导下,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国际宣介推广。这本权威读本目前已经出版三卷,35个语种,从2014年9月30日出版以来,已发行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社会产生很好影响。及时将中国最高领导人思想传播到全世界,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和理念,立场、情感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思想沟通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目前还在继续,同时要积极开展新探索,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得更好更远。
“读懂中国”丛书是其中又一个重要项目,其实质是让世界读懂中国。如何让外国人读懂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关键是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这需要更多的学者,更多的传播工作者,与国际社会相向而行,才能实现目标。
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大的构想和倡议,外文局积极联合国际出版界、外交界等策划出版了《丝路百城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项目设计、创立、策划和推进,目前已经出版20部中国和俄罗斯、意大利、阿根廷等丝路国家城市的传记,该项目还在继续。这也是国际出版界目前“一带一路”主题唯一的大型城市传记。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沟通和交流将发挥积极作用。上合组织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秘书处等国际组织都对这项工作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国际传播的具体项目和抓手,对促进国际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交流需要扩大国际理解,做大朋友圈。外文局在加强国际出版和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积极开拓,目前已经联系40多个国家,建立60多个中国主题图书联合编辑部,共同策划和出版中国图书,旨在促进国际社会理解和交流,同时,注重国际传播新方式,在10多个国家建立中国图书中心。通过出版合作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做好国际交流与探索。总之,通过国际传播促进国际交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国际社会永远需要理解和交流,国际传播也永远拥有无限空间,需要不懈探索。